品牌资讯 最新资讯
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?
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?

对于如何推动孩子的内在驱动力(Intrinsic Motivation),这是万千家长梦寐以求的。

如何让孩子走向自律、自控、还有自主的成功道路呢?关于如何制造“动机”,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认为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:正确的心态,自我决定论,多巴胺和心流。
神经科学界的泰斗玛丽安·戴蒙德在《Magic Trees of Mind》一书中说:
当孩子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,他们会高兴得忘记所有烦恼。而伴随这些感受而来的强烈内在动机,能够指导于强化他们去努力、学习和追求成就,这种影响也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实现。
只要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小熟悉心流的状态,当孩子以后工作和学习的时候,就能更快更好地进入专注的状态。
一、正确的心态
简单来说,依据卡罗尔·德韦克的研究,学生受不同表扬方式的影响,会产生不同的心态。
一种是“固化心态”(fixed mindset),拥有固化心态的孩子,会把失败/犯错误,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及,所以很容易受到挫折的影响,选择放弃。
第二种是“成长心态”(growth mindset),拥有成长心态的孩子,会把专注放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上。当孩子们相信努力的过程会对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候,他们就会获得控制感。
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最好专注于孩子努力的过程,孩子表现出的品质,而不要只表扬他们取得的成就。
比如,在哥哥学琴的过程中,我们会表扬他每天几个小时的坚持,表扬他自己纠正错误的自省,表扬他上课主动提问的态度,但是会尽量避免使用“聪明”这样的词汇。
强调过程,弱化结果,会让孩子更专注于努力过程中的所得,形成成长心态。
二、自我决定论
自我决定论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,SDT)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·德西和理查德·莱恩提出的。在他们看来,无论是孩子,还是成人,都有三种基本需求:自主需求,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。如果这三种需求能得到满足,孩子就会产生自我驱动力。
第一种,也是最重要的要素,是自主需求,即孩子能自己做主的自由。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没有边界的“自由”,而是在边界内,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。
比如因为过于执着孩子学中文这件事,我与哥哥的亲子关系曾经变得非常紧张,他学得不开心,我推得也很累。后来,我问他:
如果我们不读中文教材,你会希望读什么书呢?
他告诉我,他希望读自己喜欢的恐龙故事书。
我就让他选择了喜欢的恐龙书,每天和他一起读3-5页,所花时间不过15分钟,但是因为主题感兴趣,又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,他的态度变得无比积极,以前是我追着他读书,现在是他追着我读书,还常常要求多读几页。
我们如今的教育困境就在于父母干涉得过多,计划的过多,替孩子做的决定过多。导致孩子没有控制感,没有自主感,凡事都被动接受,自然就没有了自驱力。
再比如写作业,无论是选择作业项目上还是作业内容上,孩子们都没有一点自主可言,父母还陪在一边,时刻监督,孩子能爱上写作业那才奇怪呢。
第二种需求是胜任需求。这里的“胜任”不是指一定能做成某事,而指的是“相信自己能做到的”感觉。
我曾经在一系列讨论学小提琴的文章中提到这一点,孩子的兴趣有时候会因为有“胜任感”而产生。也许一开始并不十分喜爱小提琴,但在学琴的过程中,因为付出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,产生自信,继而对小提琴越来越喜爱,练习的过程也会变得越来越愉悦和自觉。
让孩子产生胜任力离不开父母的支持,不论孩子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,父母都可以从正面鼓励孩子。
最后是归属需求。孩子和父母或者老师之间会因为关爱产生强有力的纽带。因为有这种纽带的存在,孩子会把对方的价值观和追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。这在自我决定论里也被称为“整合调节”。
教育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分数,考试只是手段却不是目的,如果我们认可教育的价值和努力的意义,就不要因为分数的不理想而责备孩子。
当孩子认为父母的爱有条件时,亲子间的纽带就会削弱,父母就很难对自己的子女产生影响。所以我们总说,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。
另外,在教育体系里,最重要的是老师。我们总是说择校,择校,其实最难的是遇到一个好的老师,能激发孩子好奇心,起到“mentor”(导师)作用的好老师。
三、多巴胺与心流
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时,大脑就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,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的时候感受到愉悦。
若工作或学习又有一定挑战性,孩子们就会进入一种称为“心流”的专注状态。处于心流的状态时,孩子们的思维会更敏捷,处理信息的速度也会更快。
如何让孩子的大脑分泌多巴胺并且进入心流的状态呢?
自驱型成长: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
在书中,作者这样说:
想引导他做你觉得他该做的事情,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他空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。
听起来很玄,但其实道理很简单。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而言,还有什么比玩更能让孩子产生专注的事情呢?
神经科学界的泰斗玛丽安·戴蒙德在《Magic Trees of Mind》一书中说:
当孩子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,他们会高兴得忘记所有烦恼。而伴随这些感受而来的强烈内在动机,能够指导于强化他们去努力、学习和追求成就,这种影响也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实现。
只要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从小熟悉心流的状态,当孩子以后工作和学习的时候,就能更快更好地进入专注的状态。
所以,今天的家长有没有通过奇少年APP了解到孩子的娱乐游戏时长到达心流时间呢。
转载自育儿百家号。